從國富論(論資本利潤)看台灣投資
從國富論(論資本利潤)看台灣投資
資本利潤的增減與勞動工資的增減,同樣取決於社會財富的增減。
資本的增加,提高了工資,因而傾向於減低利潤。在同一行業中,如有許多富商投下了資本,他們相互競爭,自然傾向於減低這一行業的利潤。若在各行業均如此,國家總體之資本利潤必定減低(但總體資本應比以前增加更為迅速)。
平均資本利潤不易衡量,因為商品價格變動、競爭者及客顧之影響均為變動因子;所以各產業之利潤率均為年年變動,甚至日日變動。雖說利潤率無法準確掌握,但由該國貨幣的利息可知一二。原則如下:因為貨幣使用多的產業,對於貨幣通常支付較多的報酬;反之亦然。由此可知,利息率下落,利潤必定上升。利息的變動可略知利潤的變動。
相對資本利潤的高低(反之則是勞工工資低高)
城市低於鄉村(ex:勞工工資:城市高於鄉村)
成熟國家低於發展中國家資本
剩餘國家低於資本需求國家
一個國家的財富如已達到它的領土條件相對於其他國家的限度,沒有再進步的空間,在這種條件下,它的勞動工資及資本利潤都會非常低,那麼,職業上的競爭必然非常激烈,使勞動工資低落到僅足維持現有的勞者人數。而一般利率也會很低;這種情境,除了富豪外,任何人都不能靠貨幣利息生活。小及中產階級者,均小心監督自已資本的用途,且都不得不以勞動生產持續維持生活。
以上,可以看出台灣目前資本及財富累續已將邁入已開發國家,但因國家領土條件及市場的限制,使得國內的資本利潤及勞動工資持續走低(由國家的殖利率曲線、工資成長率可得知)。
若長線政策制定若不進一步以增強全球市場競爭力為依歸,如開放勞動力市場,前瞻的產業政策及人口政策;則持續看到的結果會是,高級人力資本(Human resrouces)及資本(Capital)將持續流出,而使得國內的資本利潤及實質勞動工資持續走低。
對於小及中產階級者在小心監督自已資本的用途,會以多元的方式,持續往全球資本回報酬率較高的地方流去;這是資本剩餘、經濟投資機會相對其他國家低及經濟政策的開放(前瞻)程度有關。我們看到以上幾個指標持續不利台灣。
海外投資市場持續它相對的吸引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