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停滯

預測經濟循環的書有許多,等別是經濟在極蕭條或極興盛的時期。


"大停滯"這本書的作者是Tyler Cowen,試圖從科技進步停滯的年代 ,帶出為何在失業問題及薪資的低迷可能會持續一段更長的時間,原因在於這是政府短期的政治及經濟政策所無法處理的因境--科技進步的停滯

到如今,多數現代的科技如電、電話、電燈、鐵路、飛機、廣播及藥品均是二百年前的發明,快速結合近百年教育的普及,持續二百年前的新興市場-美國及二十年前的金磚四國開發著;但是這些垂著低低的果實,至今已經所剩無幾。

拔掉網路線、關掉手機,科技的進步,我們進展不多。網路的確增加了現代人生活的存在感,也在實體經濟苦悶之餘,生活調劑的出口,對於人的幸褔而言,的確是明確的加分。

但問題是網路它使得資本主義的實質經濟運作上,價格機能消失,因為幸福感無法算入GDP,而最熱門的社群網路公司如 facebook及Twitter等,其顧用員工僅有1700及300人,相較過去工業時代如褔特汽車,即可造成底特律城的發展,其創造就業機會的規模無法比較。而利潤及產能可以計數在GDP中的規模甚少。

加上,過去200年工業的發展,造就較過去更大的大政府;無法透過科技的革新,僅透過政府無效率的財政策,如效能很低的公共建設及醫療資源的投入;因為政府的投入是以"成本"算入GDP之中,沒有私有部門的價格機能的調節(只要政府投入,不管人民需不需要,其價格都是"不二價"),如私部門--若柳丁生產太多,價格的走低會提醒農夫減少種植,但這種機制,在公部門並不存在;進而造成雖有公部門有GDP上的加持續,人民多數無感,並且從稅收及行政效率均是負面有感,關鍵在於價格機能無法有效在公部門運作。

作者最後提出三帖良方

中國及印度在科技上的發展
網路的持續發展
教育的品質的改善

另外,提高科學家的社會地位,如新加坡他們做到了,並且持續在作。以上的進展需要時間,所以本次"無就業的復甦"可以要比想像的久,學學日本,準備適應這個"新常態"。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