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原本的醫學-真原醫


書名:真原醫
作者:楊定一


買這本書是半年前在書局友人推薦下買的;原預期是醫療保健的書,但沿讀過後,發現作者進一步從更人本構面,以東西方醫理科學的角度討論現代人所追求或是苦思的簡單問題:追求快樂是多數人人生的目的之一;而追尋的方法是如何在身、心、靈取得平衡;從外在食物,如何正確的攝取、環境與健康的關係至身、心、靈的全面診治;是一本"真正原本的醫學"書。

其中數篇章深入,以醫學之角度(有別於宗教的角度)說明為何身體健康及平衡,要從"心"出發並具體說明如何改變習慣,最後在身心如何平衡共舞,如何回到人本來就擁有的快樂,而不必汲汲營地外求。

-從心出發
 "心"是所有古文明都認為是知慧及精神的源頭;在中國很由就把心靈智慧看得很深。如心指得是身心,也可以用來說明超越身心的境界。心是靈的所在,也是善念、德行、智慧、慈悲的所在,這一切以"心"一字記之。心也是知慧和道德的源頭,比頭腦更重要。

西方過去百年醫學,以機械觀來看待體內的臟器,心就被簡化成人體的幫浦;但其實於1628年英國御醫哈維博士的論文"論動物之心和血液的運動"已說明生理循環的模型是一種由心所推動的封閉式循環系統。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心臟的形成比大腦還早,心臟擁有相當自律功能,也因為如此,移植的心臟雖然沒有神經連繫,還是運作的很好!

在醫學中有"heart intelligence" 的發現,有別於腦部的智慧,如同IQ與EQ的分別。心臟引領我們的自我覺醒、人与人及生活的關係、人的行為、反應與直覺。心臟能夠影響身體其他機能,幫助體內其他系統回復正常。

數學家惠更斯(Chirstian Huygens)所發現的"鐘擺同步效應"-一空間內最強的鐘擺最後必牽引其他物體擊出相同的頻率擺動。運用於醫學中,心臟是人體中最強的生物振盪器,它會使身體其他的器官頻率與其同步;心能商數學會指出0.1赫茲被認為是對身心同步與健康最有益且最穩定的身體頻率 。精確的科學儀器目前均可測出呼吸、心跳、腦波、肌肉及神經的和諧頻率,稱為"合一性"。當身呈現合一性時,就像是穩定的小宇宙。同卡且和諧的生理狀況,包含免疫、消化、循環、思考能力、甚至創造力,都大幅提升且運作順暢。

頭腦的運作方式是線性的、推演式、邏輯化的方式,將各種相關資訊拼湊在一起,經由邏輯搉演下一個思緒。每一個念頭者受到前一個頭或經驗的制約,是由過去的經驗和思維直線性層層開展的。

而心的資訊處理方式 是 非線性、直覺化、直接的,隨時能迎接新的想法與新的可能性。頭腦靠理解,心則是用直覺追求真理。

心截取的資訊更為廣泛,它以同步、全面的方式理解各種資訊的關連,而非像大腦要一步一步來。還有一點與大腦不同,心更重視做為生命福祉基礎的各種情緒性核心價值,例如感恩、關懷、慈悲、寛容 、耐心、體諒以及內在的平靜等,透過心的思考,即使大腦不斷地干擾及扭曲,我們仍會回到基本的核心價值。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