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極端與個人的平衡

本週完成了今年個人的健檢,如同車子進場檢查及維修一般,在檢查後,醫生會說明身體個部份的機能及可能"堪用年限",但不同車子的是,個人的"進場"只能檢查而無法"維修",因為身體之情況只能"修行在個人";我同時也想到個人投資也是"修行在個人"。

但個人如何"修行"呢?我發現近年來在醫學上愈來愈注重"全人"的預防醫學觀念,強調個人在身、心、靈的平衡,而非只是在身體上單一器官或是功能上的修復。

因為現今的外在環境極端的現象愈來愈普遍,如氣候異常、世界人口與國家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而無解、國家政策的朝令夕改、產業之贏者通吃現象成常態以及經濟周期的不規則循環並反應在投資市場的高度的不確定性及極端的市場反應;以上外在環境的快速變化均使得個人身、心、靈的平衡愈不容易但也愈顯重要。個人在投資市場的處境亦然。

在投資的世界裡也存在著投資環境的極端與個人的平衡的矛盾與挑戰。說矛盾是因為總體為個體之總和,個人很難超脫環境高度的影響,在短的時間架構裡,我同意這個說法;但若時間拉長,我想強調個人投資的平衡是降低外不確定性高的投資環境及氛圍對個體影響的不二法門。

這也為何我持續對同事及客人強調的投資觀念,"內觀"並確認自已的投資及財務需求("全"投資-如同"全人"之觀念)是個人投資目標設定以及管理方式的基石,這"石敢當"可以從容面對投資市場的不確定性及以投資專家天天猜市場如同猜樂透開獎的娛樂開講。面對投資市場愈來愈多的極端事件及不確定性,分散投資、務實的投資預期及足夠時間的投入(投資的平衡式),是投資立於不敗之地的首要平衡法則。從業人員若以此如宗教教條式地與客戶長期溝通,不僅在業績可以長線地增長而更重要的是為客戶建立的正確的投資信條,也是功德一件。

外在環境是多數個人修為的總和,我總相信透過更多人"內觀"並確認自已的投資及財務需求,其實我們會逐漸發現我們需要的(家庭的財務平衡)並不如我們想要的(外在環境操弄著人性的貪婪與恐懼)的那麼多;當更多的人以自我的正確需求為出發點,不管是身、心、靈的生活平衡或是投資上的分散投資並不定期的再平衡,都會讓我們自已心身靈及財富管理更健康,也會使得外在的投資市場往較穩定的方向發展。







留言

熱門文章